【教學新知】教學特優教師-林長郁老師教學經驗分享

融入地方共好實踐的大學教育

在觀光系的教學中,我一直秉持著「理論與實踐並重」的理念,並特別將大學社會責任(USR)的精神融入課程,這不僅讓學生能夠更具體地理解課堂內容,也讓我自己在教學上有更多的成長與啟發。

圖說:與在地合作夥伴討論計畫執行內容圖說:與在地合作夥伴討論計畫執行內容

課程與社會需求的結合

USR計畫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框架,讓教師能夠深入思考課程是否與當前社會需求相符。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關注日益提高,觀光產業的未來發展也必須符合這些趨勢。在此背景下,我不僅調整了課程內容,將減廢旅遊和永續觀光等議題融入其中,也嘗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通過實踐為地方社會做出貢獻。這樣的調整促使我每學期都不斷反思課程的目標與要求,確保教學不僅是理論傳授,更是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培養。

透過USR計畫的參與,我深刻體會到大學教育應不僅是為了培養專業人才,更要訓練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。在課程設計上,我努力創造一個能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習平台,使他們在解決地方問題的過程中,也增強了對社會的敏感度與使命感。

圖說:參與USR計畫的學生與民眾互動圖說:參與USR計畫的學生與民眾互動

無壓力的教學經營與學生引導

值得注意的是,經營USR相關課程的過程中,要避免讓學生感受到過大的壓力。大學教育中的USR課程應該是基於自願與興趣的原則,學生不能被強迫參與任何計畫。因此,建議教師在課堂上採取了更多的引導方式,鼓勵有興趣的學生自主參與相關議題的學習。這樣的教學模式,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個人選擇,還促進了他們的學習動機。當學生自主選擇投入這些計畫時,他們往往會更加投入,並且在過程中表現出更高的責任感。

相信以這樣的引導式教學模式,能夠幫助學生找到他們在USR計畫中的興趣點,進而自然地融入學習過程中,而不是因外部壓力被迫參與。這種無壓力的學習環境,也讓學生能夠更主動地探索並深入理解當前社會所面臨的問題,並以積極的心態尋找解決方案。
圖說:記錄在地走讀導覽

教師也是學習者

作為教師,在USR計畫中,並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,實際上也是一名學習者。在每個計畫的執行過程中,教師們需不斷學習如何更好地與學生、在地合作夥伴以及地方政府互動。透過實地觀察和反思,我發現自己對於地方文化、社區需求以及社會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。這些寶貴的經驗促使我在教學上不斷改進,並讓我更加明白,教學並非僅是知識的灌輸,更是師生之間、學校與地方之間的雙向交流與互動。

在這些計畫中,學生與教師一同學習、成長,共同面對實際問題,探討可行的解決方案。這樣的經歷也讓教師重新思考傳統教學的局限性,並激發對創新教學方法的探索。

學生的成長與自我要求

有心參與USR計畫的學生,在面對在地民眾或合作夥伴時,自然而然會放下玩心,並且在這樣的真實情境中,逐漸培養出更強的責任感與自我要求。在這些計畫中,學生不僅是學習者,同時也扮演著溝通者和實踐者的角色。他們必須與當地社區居民進行交流,了解其需求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觀光方案。這些實踐機會讓學生們在面對真實情境時,不僅提升了專業能力,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。

透過這樣的過程,我看到學生們在應對挑戰時所展現出的成熟與成長,這也正是USR計畫最令人欣慰的成果之一。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會對社會產生真正的影響時,這種責任感促使他們更加專注於課程內容,並自我要求達到更高的標準。
圖說:參與USR計畫的學生與民眾互動圖說:參與USR計畫的學生與民眾互動

結語

總結來說,將觀光系的課程結合USR計畫,讓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,也促使他們對社會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責任感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也不斷學習和成長,重新思考教學內容如何與社會需求接軌。透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,我看到了他們在真實社會場景中的成長與變化,這讓我更加堅定了推動課程結合USR的決心。未來,我將繼續探索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,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夠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實踐者。